綠島見學館
  • 深度.綠島
  • 生態.綠島
  • 好玩.綠島
  • 好潛.綠島
  • 好食.綠島

陸寄居蟹科

椰子蟹綠島人稱為「八卦」,台灣人以其力大稱之謂「山霸」,蘭嶼則賦予他兩個名字,一個來自於他的習性「倒者走」,另一個是超傳神的「沒穿衣服」,清楚的指出椰子蟹與「有穿衣服」的寄居蟹間微妙的關係。  
Picture

椰子蟹(俗名:八卦)


​椰子蟹身體左右對稱,頭胸甲前端尖,後部膨腫,左螯腳大於右螯腳,螯腳及各胸足生有波狀刻痕,體色大致呈灰藍色,甲長可達15公分以上。日間大多躲藏於海岸樹叢或石縫下,夜間活動,喜採石林投果、花生、地瓜等。​

Picture

凹足陸寄居蟹(俗名:黑餌)

因腹部顏色有灰黑條紋,綠島居民以此為釣餌稱做「黑餌」。棲息於海岸附近灌叢,可延伸至離海數百公尺抵達附近山區。
凹足陸寄居蟹與灰白陸寄居蟹因長相相近讓分辨者萬分頭痛,除了依照外觀辨識特徵,棲地的不同也常常可以得到答案。相對於甚少離開海岸近的灰白陸寄居蟹,凹足陸寄居蟹活動範圍明顯大上許多,由於棲地更靠近內陸,環島公路上的車下亡魂多半是本種,以往數量龐大,近年數量明顯減少。
​
Picture

短腕陸寄居蟹(俗名:苦螺殼)

綠島人稱蠑螺為「苦螺」,短腕陸寄居蟹因體型碩大,海濱常見螺殼只有蠑螺適合本種使用,而被當地居民稱做「苦螺殼」。棲息於海岸至附近灌叢、岩石或者洞穴,最遠可抵達離海岸數公里的山區。體色多變化,常見個體偏紫色;眼睛成圓形;左螯異常巨大明顯,較常見者紫色。​
​
Picture

灰白陸寄居蟹(俗名:白餌)

綠島早期未有南極蝦等魚餌輸入前,寄居蟹是居民主要是釣魚的主要餌料,灰白陸寄居蟹因腹部顏色偏白綠島人稱為「白餌」。左螯異常大於右螯;與近似種凹足陸寄居蟹相較,步足明顯寬短;頭胸背甲略呈三角形,是綠島陸寄居蟹中體型最小,活動範圍最小,最接近海邊的種類,大多出沒於沙灘至灌叢附近。​

沙蟹科

綠島人將三種沙蟹以外觀分成兩類,「 海沙馬仔」是中華沙蟹與平掌沙蟹,因其奔跑速度如同沙灘上急奔的馬而稱呼;「 海沙龍」專指角眼沙蟹,綠島人看見除了海沙馬仔的樣子,眼睛末端還多長了如龍頭上的犄角。
  
Picture

角眼沙蟹(俗名:海沙龍)

綠島三種沙蟹棲地雖都位於近海沙灘,區位略有差異,角眼沙蟹掘洞穴在高潮線附近。胸甲呈方形。雙螯大小不對稱,大螯腳掌部內側有一發聲隆脊為其特色。外觀與平掌沙蟹接近,然體型更大,相較偏黑色系的平掌沙蟹,角眼沙蟹眼睛顯得灰褐色,成體眼末端長有角狀突起。整體顏色灰至暗褐,背甲中央有兩個茶色對稱斑紋。
Picture

平掌沙蟹(俗名:海沙馬仔)

相較綠島另兩種沙蟹(角眼沙蟹與中華沙蟹),平掌沙蟹跑起步來速度最慢,棲於海岸沙灘高潮線地帶。胸甲呈方形,表面隆起且密佈細顆粒。雙螯大小不對稱,大螯腳掌部內側光滑沒有發聲隆脊。型態類似中華沙蟹,但體型接近角眼沙蟹,相較中華沙蟹大許多,不能分辨。
​
Picture

中華沙蟹(俗名:海沙馬仔)

中華沙蟹活動範圍會超過高潮線,直達沙灘邊緣的灌叢地帶,在海岸林下的沙地還常可見到中華沙蟹掘洞穴居,由於區位較高,洞內環境乾燥。胸甲呈方形,外觀型態類似平掌沙蟹,體型較小。眼睛黑色,雙螯大小不對稱,大螯掌內側光滑,無發聲隆起,螯掌部顏色偏黃。幼蟹背甲常有明顯雲狀斑紋,是三種沙蟹中最容易分辨者。

相手蟹科

 相手蟹是個大家族,「後相手蟹」是家族中個體最小的屬。全世界僅有的兩種後相手蟹綠島都有,分別是肥胖後相手蟹與奧氏後相手蟹,且數量都很龐大,相當具有觀賞價值。​
Picture

盧氏後相手蟹(俗名:肥胖後相手蟹)

​或許以往您聽過盧氏後相手蟹,現在中名已經普遍改稱「肥胖後相手蟹」囉。本種棲地近似奧氏後相手蟹,但比較不穴居,且不深入海岸林內,是兩者棲地最大的差別。背甲呈倒梯形,上寬下窄。整體顏色變化極大,近白,綠色,黑色,紅色,花斑,乃至於背甲顏色與步足完全不同顏色的個體皆有。眼睛灰色。個體偏小,大部分成蟹個體在2公分左右。
​
Picture

樹蟹​


​樹蟹顧名思義為樹棲型蟹類,本種為2003年才發表的新種,於此之前一直被鑑定為圓形腫鬚蟹(Labuanium rotundatum),在綠島兩種樹棲型蟹類中,本種白天主要躲藏於樹洞穴內,晚上則攀爬至樹身活動,由於保護色良好,深褐色的雜班與蓮葉桐酷似,想要一探素顏,還得經驗與眼力,大自然的演化又一巨作。
​
Picture

奧氏後相手蟹(俗名:白眉目)

奧氏後相手蟹最佳的招牌長相是兩眼間的黃色眉線,綠島人觀察得來閩南語「白眉目」這很具鄉土的地方名稱。
背甲暗紅至紫黑色。兩眼間由外往內延伸一條黃色眉線,多數個體不相連,少數個體些微相連,甚至全相連。螯足橙紅,指尖漸白,掌面光滑。
​
​
Picture

林投攀相手蟹​

綠島樹棲型蟹類兩種,習性外觀不同容
易區隔。樹蟹棲息於樹洞,必須粗壯的樹木,本種棲息於葉面,僅需要小灌叢,主要棲息於姑婆竽、林投及山棕等植物。
林投攀相手蟹背甲極為方形,眼柄位於接近方形左右兩端。前側緣三齒,除眼窩外齒明顯外其餘兩齒甚不明顯。步足細長,較背甲顏色明顯趨淡,具毛,且越朝指尖毛明顯越長。指尖尖銳,第一、二與第二、三步足間各有一毛囊。背甲褐色,滿佈細小深褐色雜班。背甲兩兩側具四分之三金黃細帶。螯足顏色橙紅,指尖白色。​

地蟹科

 
Picture

凶狠圓軸蟹​(俗名:港狗)

凶狠圓軸蟹是綠島與台灣最大的陸蟹,成蟹包含步足常常一個手掌大小,螯足又異常粗大,台灣與綠島皆有咬人狗的稱號。平常活動於近海高潮線及臨海的灌叢,善掘洞。本種外觀與毛足圓軸蟹近似,成為台灣陸蟹愛好者辨識的困擾與挑戰。
口器邊的絨毛相對毛足圓盤蟹的近似四邊形本種較呈三角形,但更重要的辨識重點則是本種的眼睛正面呈灰色,而毛足圓盤蟹則為黑色。棲地洞穴也有差別,毛足圓盤蟹洞穴底部常會潮濕或些微有水,掘出的泥土攤平於洞外,本種則會將泥土堆成塔狀。
Picture

圓形圓盤(軸)蟹

圓形圓盤蟹主要分佈在墾丁蘭嶼與綠島,相當具有區域特色。綠島共有圓形圓盤蟹、紫地蟹、毛足圓盤蟹與兇狠圓軸蟹等四種地蟹科陸蟹,一般人容易搞混,要成為分辨專家不難,圓形圓軸蟹的頰區具短絨毛,紫地蟹頰區則光滑無毛;而毛足圓軸蟹與兇狠圓軸蟹整體背甲較方圓,螯足凹點不發達。
Picture

毛足圓盤(軸)蟹(俗名:港狗)

毛足圓盤蟹型態習性接近兇狠圓軸蟹,辨識上主要除了絨毛區呈四邊形,眼睛正面黑色是最大的辨識重點。綠島的數量遠多過兇狠圓軸蟹,分不範圍也大於兇狠圓軸蟹,以往環島公路處處可見,十餘年的光光熱潮,假日上千輛機車不分晝夜的呼嘯而過,常見毛足圓盤蟹成為輪下祭品,如今數量明顯減少。
​
圖片

紫地蟹(俗名:石匍)

紫地蟹棲地分布廣泛,綠島海岸灌叢至附近山區林緣都有分佈,並穴居於洞底無水偏乾燥的洞穴,主要以落葉為食。綠島近山地區主要為珊瑚礁地形,紫地蟹常攀爬石壁與珊瑚礁,於是綠島人用了很尊重他習性的名稱「石匐」來稱呼他。5-9月的大潮夜為其繁殖期,以往紫地蟹因為個體大,數量多,粉紅的顏色,常成為遊客駐足觀賞的對象,十餘年來在大量的遊客壓境之際,目前數量已經銳減。

參考書籍

同業專區

我們在這裏

綠島地方創生暨觀光永續發展培力就業計畫

​補助單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

圖片

執行單位:臺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

服務時間:星期一到星期五 08:30~17:30
連絡電話:089-332168​
傳真電話:089-327950
客服信箱:greenisland332168@gmail.com​
​地址:台灣 台東市永樂里綏遠路2段43號
  • 深度.綠島
  • 生態.綠島
  • 好玩.綠島
  • 好潛.綠島
  • 好食.綠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