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島見學館
  • 深度.綠島
  • 生態.綠島
  • 好玩.綠島
  • 好潛.綠島
  • 好食.綠島

據老綠島人口傳,清嘉慶初年先賢陳必先率先民自屏東小琉球繞過鵝鸞鼻,順著黑潮來到島上定居開墾之初,於公館現聚落一帶共構草屋以共同開發土地,是以名之為公館。

觀光地名:X​
​傳統地名:柴口

​相傳漢人進入綠島之初,據有公館、流麻溝一帶,曾與原住於島上的原住族群發生激烈衝突,最後原住族群不敵,退居中寮一帶,而漢人則在公館與中寮間伐木築柵,以做為防禦之用,所以稱「柵口」,後來訛化為「柴口」。後來成立的柴口浮潛區以壯麗的石珊瑚景觀著稱,近岸海底和大礁石間為礁岩平台地形,覆蓋在礁石上以團塊和表覆形珊瑚群體等石珊瑚種類為主;潛水步道上還能近距離觀察潮間帶生物,可找到海藻、海膽、海星的蹤影。

觀光地名:X​
​傳統地名:​公館內

​公館村以外鄉民泛指公館聚落後方到山崖下整個區域的名稱,公館內是環山面海的廣大平原,大多為公館溝的沖積扇,土地肥沃,又有湧泉可資引水灌溉,可以種植水稻和雜糧作物,是先民選擇優先開發公館的主要原因。

觀光地名:X
傳統地名:​​​​​公館後​

泛指環公館後方海崖之上的丘陵地帶,是公館勤奮的居民耕種和採集的重要活動領域。
Picture

觀光地名:X​
傳統地名:​​​​​​​草山埔

​草山是阿眉山腳下延伸到東北角廣大的海蝕平台。地勢平坦,面積廣大,是綠島主要的農耕地。
Picture

觀光地名:公館鼻​
傳統地名:​​​​X

綠島四周環海,所有突出的海岬也大多以「鼻」命名,公館鼻位於公館聚落西側海岸,為公館期火山噴發的熔岩所構成,有塊狀熔岩,富含黑雲母,是地質觀察重要據點。
Picture

觀光地名:石浮腳​
傳統地名:將軍岩​

​石浮腳位於公館聚落之東側,四座十餘公尺高的岩柱一字排開,巍巍然矗立於海岸,除最內側一座之外,其餘三座突入於海中,因此,島上居民皆稱之謂「石浮腳」,意為從海裡浮起的巨大岩石。最內側之巨岩狀極威武,名為將軍岩。
Picture

觀光地名:象鼻岩​
傳統地名:​​​​​​​​牛港格硿​

據說,古時候曾有一條巨大的牛港鰺(綠島人叫牛港格)被浪沖到洞內,可惜發現的時候已經腐壞不能食用,而洞穴也因此稱為「牛港格硿」。近年來該石山遠望有如大象的頭部,斜靠的長岩有如大象的長鼻,「象鼻岩」在人權文化園區內已經是遊客耳熟能詳的新地名。
Picture

觀光地名:人權紀念公園​
傳統地名:​​​​​​​x

於1999年建造完成,用於紀念白色恐怖時期受難者的紀念碑,建築物則在地面之下,避免扞格四周自然景觀,是重視人權,尊重自然環境的最佳建築典範。
Picture

觀光地名:綠洲山莊​​
傳統地名:豬埂內​

現綠洲山莊所在地原名豬埂內,意為養豬的豬圈內側的地方,是公館田姓家族在此耕種,並建豬圈養豬的地方。後來綠洲山莊正式名稱為「國防部感訓監獄」,綠島人以其建物形狀名為「八卦樓」。收容因政治案件判刑的受刑人,解嚴後監獄廢除,是台灣人權民主發展的重要歷史遺跡,也是遊客必訪的景點。
Picture

觀光地名:新生訓導處​​
傳統地名:​​​​​​​​​沙仔園​

現新生訓導處所在地,原名沙仔園是沙質的田地之意,原為流麻溝和公館居民耕種的地方。自民國40年起收訓一千餘二二八事件與其他被判叛亂罪的政治犯,政治犯綠島人稱為「新生」。新生訓導處是早期實施軍管時期政治犯集中軍事管理,思想改造的營區,與綠島來往密切,對於綠島教育文化、衛生醫療、農牧、交通都有極大的貢獻。​
Picture

觀光地名:流麻溝​​
傳統地名:​​​​​​​​​鱸鰻溝

流麻溝全長約2800餘公尺(含支流),是綠島最長的河流,溝中水生物極為豐富,尤其盛產鱸鰻,因此,名之為鱸鰻溝。戰後,學者則以「呂麻溝」記之,後來又以更接河近河川意象的「流麻溝」註記,一直沿用到現在。
Picture

觀光地名:流麻溝、草山崎​​
傳統地名:​​​​​​​​​​鱸鰻溝崎

為早期居民進入草山埔耕作或到觀音洞朝拜觀音菩薩必經的要道,因此又稱為「草山崎」或「草山崎頭」,民國41年新生訓導處以兵工協建,修築道路連接草山埔,是環島公路開拓的里程碑。
Picture

觀光地名:燕子洞​​
傳統地名:​​​​​​​​​​燕子硿​

燕子硿位於鱸鰻溝尾湖東側,牛頭山海崖岩壁,是個巨大的火山岩海蝕洞,洞內時有燕子築巢,常見成群的燕子在洞內洞外飛翔故有燕子硿之名稱。洞內有土石砌成的平台,為新生訓導處時期新生辦晚會排練節目的地方。而當時新生稱呼此洞為「勵志洞」有自我期勉之意。發展觀光後燕仔硿一度被訛傳為刑場,綠島人權文化園區成立後,資訊豐富而透明,刑場之說已較少為遊客所提及。
Picture

觀光地名:觀音洞​​
傳統地名:​​​​​​​​​X

觀音洞的石觀音是綠島人的信仰中心,據傳先民入島之初,常見紅色火光和火球,發生海難時只要跪求觀音必定轉危為安,綠島人對於觀音的信仰根深蒂固,家人出遠門或歸來等都會到洞中稟告觀音,離家者必帶觀音香火,移居島外者必攜帶觀音洞鐘乳石晨昏祭拜。石觀音是凝聚島民情感的重要因子。
Picture

觀光地名:牛頭山​​
傳統地名:​​​​​​​​​鳥崁​

據老綠島人稱,早年每到飛魚季就有大群的大型海鳥(依描述可能是白腹鰹鳥)隨著飛魚到來,白天捕食飛魚,晚上則停棲在崖壁的裂縫間,公館、柚仔湖等先民常利用夜黑風高的晚上以簡陋的梯子和繩索攀爬到崖壁上捕捉海鳥,因而稱之為鳥崁。而山尖遠望酷似水牛伸頭入海喝水的形狀,因此,意涵著先民生存故事的「鳥崁」之名隨著鳥兒遠去,如今取而代之的是遊客最容易望形生義的「牛頭山」。而牛頭山頂是一大片大草原,最適合賞海、觀汐,賞夕照的地方;有別於朝日溫泉與綠島燈塔平地觀賞夕陽的景色,從高處俯瞰牛頭山的夕照,欣賞著夕陽緩緩落到另一端的中央山脈,進而消失不見,感受不同的蕭瑟美感。

參考書籍

同業專區

我們在這裏

綠島地方創生暨觀光永續發展培力就業計畫

​補助單位: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高屏澎東分署

圖片

執行單位:臺東縣自然與人文學會

服務時間:星期一到星期五 08:30~17:30
連絡電話:089-332168​
傳真電話:089-327950
客服信箱:greenisland332168@gmail.com​
​地址:台灣 台東市永樂里綏遠路2段43號
  • 深度.綠島
  • 生態.綠島
  • 好玩.綠島
  • 好潛.綠島
  • 好食.綠島